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用镜头传扬人间真善美——记知名肖像摄影师陈(5)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7 11: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少仓经历过成功与挫败,经历过感情的波折以及身体上的生死等大起大落,感受过太多的人间冷暖,所以,他似乎有点“大彻大悟”,所以,他对人生就有

少仓经历过成功与挫败,经历过感情的波折以及身体上的生死等大起大落,感受过太多的人间冷暖,所以,他似乎有点“大彻大悟”,所以,他对人生就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他的照片之所以有张力,我想,原因大概就是这样。

广西恒泰科技李宏梁

广西三社文化李平波

最近,少沧推出了一组组作家肖像照片,着实引起了我的关注。作家是一个具有思想深度的群体,要想拍好,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偏偏少沧却拍好了。从严歌苓、余华、王云高到东西、凡一平、李约热、四丫头、朱千华、覃秋林、黄珂等,这一年来,他几乎是每个星期都要推出一组肖像。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王云高那一组。王老是广西的著名作家,名噪一时的电影《彩云归》就是他创作的剧本。王老已经82岁高龄,岁月在他的脸上勾出了许多皱纹,但照片上他的目光依旧坚定锐利,精神矍铄。这一组照片,展示了老作家经历的人生苦雨以及对于生活的乐观与坚毅。多年前,由于业务关系我与少沧相识并成为朋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开影楼的,当时,他擅长的是街头流行的人物写真、风光摄影和婚纱摄影等,基本上是属于商业拍摄。没有想到,他如今转为人物肖像摄影,从商业性走向了艺术性。而这一转,还真的是转型成功了。女作家四丫头说,少沧的镜头像一面镜子,直射人的内心,让人既希望被他记录,又害怕被他的镜头看透。四丫头说,少沧善于让人向他敞开心扉。他总能以各种方式走入被拍摄者的内心世界,随后你的动作,你的表情,你的心情,就会被他巧妙地捕捉到镜头里,一切细微的东西都难以躲过。我们习惯了相片上虚伪的自己,做作的表情再加上P图、美图秀秀等,最后照片上已不再是自己。而少沧的镜头,仿佛总能窥探到你的内心世界,让它全无掩饰地袒露无遗。也许他的镜头有些残酷,让人不敢面对,然而,毫无疑问,这就是最真实的你。与照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少沧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原的厚土赋予了他朴素的性格和创造希望的力量。他有着河南人特有的纯良和豪气,也有着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情感。早在读高中的时候,一名老师有照相机,让他有幸接触到了摄影,并很快就迷上了这个能将影像记录下来的“魔盒”。肩挎一个照相机,东拍拍西拍拍,在他看来的确是一件舒心快意的事情。后来,他在镇上开了一家照相馆,开始了摄影自主谋生立业的道路。“好,笑一个,茄子——”一家小小的照相馆,足以维持在镇上的小日子,可他并没有满足,特别是不满足于当一个“照片清晰、人物笑容可爱”的照相师傅,他开始向往外边的大世界。1993年8月,背着照相机他来到南宁投奔亲戚。原本以为大城市很快就会让自己的摄影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可一落脚,他就不得不先考虑生存问题。要吃饭,要租房子,就得有经济来源。于是,他不得不先放下照相机,开始打工挣钱。他从搬运工干起,慢慢地熟悉南宁。后来,他到教育培训公司做业务员,早出晚归地跑业务。一次,公司要拓展业务,需要到报纸上登广告,老板把这个业务交给他办理。那时候,广告业务的手续比较复杂,办起来也比较繁琐。他想,如果注册一家公司,专门从事广告代理,这不就成为了商家与报纸广播电视中间的桥梁?说干就干,于是就租场地、招聘人员……开门的第二天,果然就有业务上门。先是遗失声明、寻人启事、店铺开张,然后就有了产品广告,他就这样慢慢地做了起来。最后,通过竞标,他成为了两家发行量很大报纸中缝广告的代理商,成了南宁广告代理业界的风云人物。事业小有成就,这时候,他把老家的几个小弟带了出来。尽管事业获得发展,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喜欢的照相机。从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从室内设施到户外装备,他一件一件地置办。业余时间,他四处拜师学艺、采风拍摄。其间,他曾受著名摄影大师朱枢的影响与启蒙,从一种角度、一个举止神态、一束光线,再到胶片和暗房,在诸多技艺方面,都得到大师真传,加上自已多年的苦心精研,慢慢的,他逐渐掌握了娴熟的摄影技巧,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在南宁,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但那个时候,他做的依然是当时最流行的所谓艺术写真、风光摄影和婚纱摄影等。后来,他在南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家庭,成为了一个标标准准的南宁人。如今,手机(包括数码摄影)几乎将满街的冲印店扫荡得无影无踪,当然,也包括胶卷。曾经世界销量的富士胶卷和柯达胶卷,如今难觅踪迹,他的影楼也是一样关门了。如今,人人一个手机,人人都是“摄影师”。手中的摄像器材、手中的镜头难道就这样废了?他心中迷茫过。很快,他发现,手机照片虽然也能够拍出好的照片,但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意招牌般的微笑、流行的姿势、华美服饰以及美颜无暇的妆容,加上后期修修补补,所呈现出来的,一件件都像是流水线出来的商品,少有灵魂和生命力。自己有专业优势,应该拍摄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应该拍出能够展示自己思想能够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背后故事的照片来。他深信自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早年间,他曾经师从著名摄影师朱枢,后来,他又跟著名肖像摄影师肖全过从甚密。肖全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决定在今后的摄影生涯中,一定要把人物肖像摄影作为自己的专攻目标。要用镜头来传颂人间的真善美,要拍出有深度的照片,那就要选准一组有思想深度的人群来拍摄。于是,他首先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作家这个特殊的人群。著名作家朱千华作家朱千华是这样描述少沧拍摄的:幕布拉开,几束顶灯和壁灯的光照进影棚。几块白色的反光板已架好,同步闪光灯也都各就各位。拿着相机的少沧就像个乐队指挥站在你前面。此刻你是主角,整个影棚都是你的。他围绕着你,注视着你,打量着你。他的目光犀利而睿智,他会对你瞧、望、瞄、观、瞥、睨、瞅、扫、盯、探、窥,你分不清他是在审视还是在捕捉。那一刻,他丰富的表情和深邃的眼神绝不亚于专业演员宋运成。找到了合适的角度,他就放下相机像个老友坐在你面前,他要缩短你们之间的距离。他首先会自我介绍:“陈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时候,你放松了笑了,不知不觉间,他的拍摄任务就完成了。在一次桂林的读书会上,为了拍到著名作家严歌苓的一张好照片,他扛着笨重的相机,跪在地上拍摄,一跪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甚至是以匍匐的姿势在拍摄。他的敬业精神,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十分可敬。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因为当时拍摄现场十分拥挤,一位可能是与主办方有些关系的拍摄者想争取到一个最好的角度,喝令正在拍摄的少沧给他让位。那人叱喝了两次,他都忍了,到第三次时,他愤怒地咆哮了。因为他真的生气了。平时,他是一个沉稳的人,轻易不会上火。大家都是为了拍摄,人多拥挤你为何就不肯互相迁就一下?著名作家严歌苓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这个中原汉子的霸气又被激活了。他觉得,跟别人争位置的确不够风范不够大家子气。于是,他想到了单独拍摄严歌苓的事情。一次次争取,均被主办方拒绝了,但他并没有因此退却,一直在会议室的走廊里等待。最后,他的真诚终于取得了严歌苓的同意。他说,其实,严歌苓一方面是被他的执着所感动,另一方面,也是被他的照片的艺术水准所打动。因为,严歌苓是看了他的几张照片之后才决定抽出时间约他单独拍摄的。那一次,他不但拍摄到了严歌苓,同时还拍摄了严歌苓的美国丈夫。严歌苓的丈夫,见少沧的确拍得好,于是,主动要求为他也拍摄一组。今年3月底,著名作家余华在广西民族大学讲学。讲座开始之前,余华接受了媒体采访。余华当时身穿一件黑色的衬衣,外面套了两件外套,也许是衬衣小了,又或许是余华的肚子有些突出,导致他的三颗扣子后面隐约可以见到未被遮盖住的皮肤。大家都看到了,然而大家谁也没说,现场有几十个人,只有少沧一个人默默地上前一步,将余华的衣服往下拉了拉。这个自然贴心的举动,瞬间感动了拍摄对象余华。著名作家余华著名作家东西他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在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有体现。少沧镜头下的王云高、东西、严歌苓等一大批新老作家的形象,外表平静,但镜头呈现的内心却是风雨和波澜。事实上,任何一张永久流传的照片都是这样,直抵内心,才能引发共鸣。他的追求就是让镜头说话第一次发现少沧摄影风格的转型,那是两年前他在朋友圈发的一组老人缝纫的照片。那天,他到邕宁区百济镇采风。在街头上,他无意中看到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小店里“滴滴答答”地踩着缝纫机。一时间,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于是,他把老人缝纫的照片拍下,然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出来。对他这一组照片,我在微信上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点赞。因为在此之前,我见过的他的照片,基本上是影楼的“留影”之类。工业时代的来临,流水线的生产,让我们很难看到缝纫店的踪影。如今,人们购买衣物,绝大部分是到成衣店去了,还有几个人上裁缝店去的?可,老人依然坚守。少沧说,通过闲聊得知,老人之所以坚守,就是因为坊间邻里还有缝缝补补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不是工业化生产可以提供的,因为流水线的生产,缺少同一屋檐下街坊生活的温度和情感。就为这一点,他就一直坚守下来。也许,正是这一份坚守,才有如今的“量身定制”的重新冒头!少沧的照片,背后都是有故事的。他总是力图通过自己的镜头,把人物背后的故事形象地展示出来。少沧跟我说过,肖像摄影,不是简单的留影,也不是简单的捕捉一个恰到好处的瞬间。肖像摄影,应该挖掘人物背后的内涵,将人的性格、素养、阅历以及自心底流淌出的美,凝固成一种情感。他认为,只有这样的照片,才是值得收藏一辈子的珍贵照片。2018年春节后,他陪着爱人回邕宁那楼镇老家拜年,路上看见一位老太太在田里劳作。老人佝偻着身体在田里育秧,老人的背,驼得像一座小山,这样的背影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想,老人的儿女,或许是到城里务工去了,或许,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可她依然是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这是一个与泥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这是一个“守望稻田”的老人。于是,停车上前,与老人攀谈起来。他得知老人已经80岁了,这些年一直劳作在田间地头。他突然想到了“母亲”这个伟大的名称。拿出相机,一边和老人聊天一边拍摄,快门一遍遍地按下,他把“母亲”这个称谓所蕴藏的勤劳、奉献、伟大和沧桑却又乐观的内涵一一收进了镜头。他希望自己的照片后边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拍多了肖像,见多了人性的多面多样,他最喜欢看到人性中温暖的东西。他曾给一个美容院的院长拍照,说起孩子的时候,这个远离妻儿在南宁打拼的安徽男人眼里噙满了泪水。那一瞬间,他被那种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父爱击中了,他从男人的泪光里读出了深深的爱和不得已的苦衷。他记录下了那一刻,一个父亲、一个丈夫艰难的心路历程。这些年来,他拍摄过上千张面孔,其中有名人,但也不乏街头表演者、农民、小商贩等社会各阶层的小人物。他拍摄、收藏了许多这样的肖像。虽然没有华服和浓妆,但却是人生的一段缩影,一个内心的呈现。“最近,我也为一些企业家拍照,拍他们就像拍我自己。以前我做企业,也常常陷入焦虑和抑郁中,我很容易就能抓住他们的特点。”少沧说,人物肖像应该成为一个时代的表情,透过作品,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以及人性,这才是成功的肖像摄影作品。追求永恒的东西,人生才有价值“最近几年,我不再为生活发愁,于是,专心拍摄人物肖像,这才是我艺术生命的开始。”少沧说,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顶尖人像摄影师的作品,以便提高自己的审美和构图能力;也曾多次到全国各地跟顶尖的人像摄影师交流学习。平时日子里,他到处去采风、拍摄,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为什么只选择人物肖像摄影?少沧说,在摄影领域,人物肖像是最难拍摄的,也是他最喜欢的。“我要捕捉人物的灵魂,挖掘出人物的性格和内涵,我要通过一张照片,来讲述一段人生。时代在骤变,但永远不变的,是写在他们脸上的真善美。从此,我选择了人像摄影。”上边提到的这些,他是从比较文艺的角度去解说,其实,如果真正熟悉他的人生经历,你就会明白,他喜欢肖像摄影,里边还有着许多的故事。由于世道人心的关系,使得他更多地关注人心这个永恒的话题。在广告代理业界,他曾经风光过;在影楼业界,他也曾经辉煌过,但似乎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已,很快就成了过眼烟云。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让他遭遇了世态凉炎人情冷暖。于是,他更加关注人们的面孔。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刻就会有不同的表情,可谓一人千面。他明白了人面表情的丰富性。年轻的时候,他曾经交过一个女朋友。姑娘长发飘飘,很漂亮很有气质。可当姑娘把他带回家的时候,姑娘的父亲大人将他从头到尾盘问了一遍,然后很严肃地问他,《康熙字典》第585页的第一个字是什么字?那个字是什么意思?呵呵,“《康熙字典》第585页第一个字是什么字”这个问题,咋一问,恐怕连大学的中文教授也不能当场应答出来。他当然是回答不了。他知道,自己是被刁难了。这门亲事,当然是告吹了。“我要是能够当场回答《康熙字典》第585页的第一个是什么字,我也不会……”他明白了,在老人看来,机关工作人员自然高雅,生意人总是那么的粗俗。文化是什么?文化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文化是一切有价值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只要是有存在价值的东西,只要是有思想沉淀的东西,那就是文化。经过这么一阵刺痛,他就更加留心事物的深层次。自己喜欢摄影,他要通过自己的照片,记录下人世间的大善大美,他要抛弃浮光掠影,他下决心要让自己的照片真正地登上艺术的殿堂。“肖像摄影是在拍别人,但同时也是在拍自己。”少沧说,在拍一个人的时候,选择角度、构图、道具,抓住人物不经意间从心底流露出的某种情绪,这才是在创作一幅作品,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承载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怀,才能承载被拍者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他喜欢在被拍摄者身上寻找自己。他说,在被拍摄者身上,嗅到了从内到外弥散、升腾的色彩和光影,按下快门那一刻,完成了对此时此情此景的完美诠释。他在肖像摄影中常常能够找到那个曾经失散于江湖的、最真实的自己。对于美,他有一整套独到的见解。矛盾先生说过,最美的风景,是人。他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美。花草、服饰之美,不是他追求的美。他追求的是人性之美。他认为,这才是大美。这两年来,少沧拍了不少名人的肖像,其中不乏好照片。好些朋友建议他去参加评奖,可他一直没有动心。他觉得自己不能急于参赛。“参赛获奖不是更容易出名?”“出名不是我的初衷,我想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难道你这一辈子就不参赛了?”“也不能把话说死。”面对我的追问,少沧笑了,“合适的话,还是要参加的,目前,我是要努力提高技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来。一定要拿出好的作品。如果能够获奖,那一张照片一定是关于真善美的题材的内容。”少沧说,目前,他是不会考虑参赛的事情,但他会考虑在近期的一个合适的机会举办个人影展,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每完成一组肖像摄影,少沧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来,都会得到许多喝彩,但也有不少的批评。无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他都认真对待。因为,作品毕竟是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自己的作品受到大家的关注,这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他是这么认为的。《广西文学》杂志主编覃瑞强著名作家黄珂在多数人看来,事业有成、有钱有权就是成功的代名词。但在他看来,成功,不是有多少钱,有多大的权,而是有爱,除了有家、有爱、有幸福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了一些什么。少沧专心人物肖像的摄影,已经很少打理生意上的事情。他家的生意,几乎全部交给爱人。他的爱人,是一个娇小的广西女子。如今,他们家的生意,已经转向绿色食品的供应。他们通过熟人圈,打造起一个相对密封的值得信赖的供应链。他的爱人,每天都从乡下收集土鸡蛋、土鸭蛋、野生蜂蜜等供应到城里的一些高端家庭之中。“吃得土中土,方为人上人”,这是他给自己的供应链拟就的一句广告词。少沧说,他的爱人很支持他。爱人不但操持生意,还要操持家务,同时,一有空余,就帮他整理、储存照片,分门别类,进行归档,等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让他能够全心身地把精力放在了摄影艺术上。《南方文学》主编、著名作家黄土路当问及今后的具体目标时,少沧坦言,接下来的拍摄,他有两个计划。第一,他要拍一些对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老科学家、老艺术家们和在各个领域有着影响力的精英人物,不让人忘记他们,要让他们的精神影响更多人、激励更多人;第二,他要拍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比如快递员、菜农、车辆保管员、进城务工人员等人群,记录他们最朴实的喜怒哀乐。虽然这些人没有宏大的背景衬托,却蕴含着普通老百姓们平静而真实的点点滴滴。“我不会再在挣钱上花功夫,我只想记录下更多的精彩面孔。在我心里,每个人都是一件充满魅力且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我要用镜头来定格每一种平凡与不凡,用瞬间艺术来表现一个人的灵魂,传扬人间的大善大美。”人们总说“时间如白驹过隙”,每一个瞬间都稍纵即逝。谁也留不住时间,但是,一个高明的“摄郎”可以为你记录下每一个瞬间所发生的一切,包括无言的神色以及背后复杂的心绪。少沧说,他追求的,也许正是这一点。少仓经历过成功与挫败,经历过感情的波折以及身体上的生死等大起大落,感受过太多的人间冷暖,所以,他似乎有点“大彻大悟”,所以,他对人生就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他的照片之所以有张力,我想,原因大概就是这样。广西恒泰科技李宏梁广西三社文化李平波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1/0107/697.html



上一篇:后现代美国社会跨文化传播模式的解构与重构
下一篇:萍踪处处见真情——曲艺作家塘萍散记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