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培养作家高校人才教育的一种新观念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7 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校是不是需要培养作家,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是存在较大争议的。然而在英语国家,似乎并不存在类似的争议。美国爱荷华大学于1897年开办诗歌创意写作班,1936年正式启动“创

高校是不是需要培养作家,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是存在较大争议的。然而在英语国家,似乎并不存在类似的争议。美国爱荷华大学于1897年开办诗歌创意写作班,1936年正式启动“创意写作项目”(Creative Writing Program)并建立创意写作学科,随后传播到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①葛红兵、雷勇:《英语国家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研究》,《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时至今日,英语国家的创意写作学科已逐步成熟,并且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作家,“高校培养作家”这一观念,也早已被其广泛认可和接受。在中国,创意写作教育正式起步于2009年,在其后十年的发展中,创意写作学科在一部分高校中获得重视,创意写作研究也在一部分学者群体中引起关注,但仍然面临创意写作本土化的诸多困境②宋时磊:《热概念的冷思考:创意写作中国本土化发展述评(2009—2019)》,《长江学术》2019年第4期。。社会对高校能否培养出作家的讨论总如昙花一现,众多考生及家长对创意写作专业望而却步,部分学者对高校培养作家的做法不乏指指点点,而大部分高校在设立创意写作学科或相关方向时仍然困难重重。究其根本原因,是当代中国的高等学校,在教育思想和文学观念上,实在还不够开放与现代,并且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高校不培养作家”的观念,据说是从前苏联而来;现在,苏联解体已近三十年,这一过时的、陈旧的观念,却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因而有着再次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的必要性。重新提出高校需不需要培养作家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如果我们将结论落实到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则可以促进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事业的繁荣与兴盛。

一、高校究竟需不需要培养作家

高校需不需要培养作家,从学理上来说,原本是不需要讨论的。首先,几乎所有的中国高校都开办有文学院或中文系,以及外国语学院或外文系,有的还开设有中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之类的学术机构,其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由作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同时也研究中外文学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以及由此而生发出来的种种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文学批评、文学运动、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还有国民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和文学传播等。作为文学研究者,如果对文学创作并不了解,并且不从事具体的文学创作,其研究的可靠性、可信性与科学性就会令人怀疑。所谓文学,首先就是指文学作品,其次才是指作家,而其他所有的文学现象,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因此,作家与作品是所有文学现象的核心,更是文学现象的根本。必须建立这样的一种文学观念,以体现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基本思想。如果没有文学创作,就没有文学作品,文学研究无从着手,院系专业和研究机构的开办也无从谈起。所以,文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都是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源头,是对象,是大树之根、长水之源。“高校不培养作家”的观念,显然有悖于以文学作品为核心的文学思想,并且从实际上无情地斩断了文学研究的根本与来源。

其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许多杰出作家是出自于那个时候的“高校”——太学、书院。在数量众多的历代科举人才中,也出现过许多杰出的诗人和重要的作家。在中国古代的为官者中,也有许多大诗人和大作家的存在,其中有不少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战乱不断,高等教育在许多时候并不健全,导致许多作家和诗人来自于社会的底层,从而给人一种作家是在苦难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而不必接受正规教育的错觉。事实上,20世纪20—30年代,从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南国社、新月社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作家,他们不是出自于中国的高校,就是出自外国的高校,其中又以留学欧美和日本的居多。这一批作家都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由此可见,高校培养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实,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只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少有人去进行科学的研究。如果无视这样的事实,仍然坚持高校不培养作家的陈旧观念,其本身也不是一种可取的学术态度。

其三,从人类的整个历史来看,真正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由正式的高校培养并成长起来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排出“十大小说家”“十大诗人”“十大戏剧家”之类的榜单,就会发现入选之人几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作家。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冯至、艾青、戴望舒、郭小川、贺敬之、何其芳,可称之为“中国现代十大诗人”,他们当中有谁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家,往往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文学创作。诗人王家新、李少君在武汉大学上学时,受到了陆耀东、於可训等老师的影响;作家方方、陈应松在武汉大学上学时,受到了陈美兰、易中天等老师的影响。对此进行全面的研究,相信可以发现更多的案例。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杰出作家都是出自高校的文学院或中文系,外国语学院或外文系,但他们大都是毕业于高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也并不是说一个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就一定不能成为杰出作家,只是高校培养作家,所培养的是充分地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能力和创作的可持续性,所以说高校为杰出作家的产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在美国、日本近代以来的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和作家几乎都是出自高校,社会底层出生的诗人和作家是很少见的。欧洲国家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其高等教育并没有中断,一部分高校有上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历史,而许多作家都出自于他们严格的教育之下。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1/0307/827.html



上一篇:是不是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浅析呼兰河传
下一篇:金庸的头衔功业及相关问题研究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