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姜宗瑞,师承名医乾坤大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8 17: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深圳的中医药界,姜宗瑞是位有影响力的名人,不仅因为他是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会长,更因为他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表现优秀得让人敬重。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说他是
在深圳的中医药界,姜宗瑞是位有影响力的名人,不仅因为他是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会长,更因为他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表现优秀得让人敬重。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说他是在“呼唤中医本真,呼吁中医回归经典、回归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说他“为沉闷的中医学术界吹进一股清风”。 传统经方三境界:方证、气化、三元气运 姜宗瑞是师承的中医人。师爷张大昌是河北省威县方圆百里的名医,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张大昌妙手回春的杏林佳话。张大昌的祖父名叫偓南,1918年从甘肃敦煌守洞道士王圆箓的手中买了一卷绢子本医方,名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内有六十首中医方剂。偓南将其传给儿子耸云,耸云又传给儿子张大昌。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感慨“三世传经,勿使沦潜,精心守护,其功伟矣”。然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这本奇书尽管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文革时还是被焚为灰烬。如今,《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抄本之所以能够依然存世,姜宗瑞的师父、师伯、师叔们以及他本人功不可没。姜宗瑞所写的文章《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更是今天人们学习《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重要参考文献。 姜宗瑞 姜宗瑞认为,传统经方有三个境界:方证、气化、三元气运。中医界普遍认为张仲景是方证之祖,其实是以偏概全。《汉书艺文志》著录《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汤液经法》相传是商代宰相伊尹所著,这表明在《伤寒论》面世之前,经方已经十分流行,并且派别较多。张仲景《伤寒论》的序文中曾提到自己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伤寒论》方证的思想鲜明,其特点是实战性强,强调临床运用,对证即可开方,对背后的机理不进行过多的强调和探讨。所以方证派经方不仅在晚清民国时期是主流中医派别,在今天的中医界也十分盛行,传入日本得“汉方”,也是以方证为主。 方证注重临床实战,有去《内经》化倾向;气化偏重理论,不但与《内经》结合紧密,而且要上溯到《神农本草经》,属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范畴。古代的中医大家多数是气化的高手。 三元气运的痕迹最早出现在《伤寒论》序中,如“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伤寒论卷首二四十节气后有“……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姜宗瑞把气运比成中医中的数学,只要气运学得好,在临床治病时,就能够推算出病人吃药之后是什么症状,再过一些时间,又会是什么症状。 现今的临床医生,能正确辨清寒热虚实就是良医,但是如果想成为一代明医和大医,就一定要精通古经方的方证、气化、气运三学。唯有此,临床上方证典型的病能治,方证不典型的病也能治。 追求疗效时还要看代价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疗效都是医务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是病人所看重的。姜宗瑞认为,医生在追求临床疗效时,更要看代价。对于病人而言,看得见的代价是花了多少钱,耽搁了多少工作。还有很多病人看不见的代价,如动用了多少身体储备的能量或是对其有没有潜在的伤害,如应对很多疾病时,一些西医会使用激素,一针打下去,病人的症状都会减轻,但是这一针对病人隐性伤害有多大?这种隐性的伤害代价终究会在某一个时段,再次以疾病的方式展现在患者身上。激素的运用,对医生而言有严格的使用规范,滥用激素就是只注重疗效不注重代价的典型体现。 中医临床也要强调疗效与代价。如治疗普通感冒、咳嗽,很多方剂可以使病证减轻甚至消失,但是如果是风寒性感冒还用凉性方剂,就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可能把病人感冒治好了,结果病人又得了肺炎;把病人肺炎治好了,结果病人又得了胃炎。只重疗效不计代价的行为不是良医的行为。 如果一个医生只注重消灭症状,治愈疾病,不明医理,就是庸医。一个真正的良医,既追求疗效,又注重代价。中医人为什么要学习经典著作?就是因为用经典给患者治病,患者不论在金钱上,还是精气上,所付出的代价都是最小的。 中医传承之经纬 说到中医的传承,有一种说法叫“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姜宗瑞认为这种观点非常不利于中医的传承。秉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在态度上就是“居高临下”的,一个学习中医的人,如果没有一个虔诚求学的自觉心态,如何能做到有效的传承?他所谓的糟粕和精华是不是真正的糟粕和精华?都值得深思。 姜宗瑞表示,中医的传承有经纬之分。经,是指能写出来形成文字的经书。还有一些没有写出来的,主要靠师承,由老一辈人口传心授给下一辈的经验妙方,乃中医之纬。 经书,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变迁,里面的文字所表述的意义当下已经发生了巨变,望文生义除了成为笑谈,还影响着人们对经书的正确理解。如《内经》所言:“如履薄冰,手如握虎”,师父沈刚没有讲解时,姜宗瑞认为是“针灸时医生要小心的如踩在薄冰之上,力道如摁住老虎一般”。在师父明示“此处虎,指虎符”时,才豁然顿悟“如履薄冰,手如握虎”的本意应是:医生在针灸时要像踩在薄冰上一样小心,更要像拿着虎符带兵一样从容且自信。而像姜宗瑞一样对该句望文生义的古人,如隋朝的杨上善在注解此句时就说:“握虎不牢,反被虎伤”。师承面授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真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姜宗瑞认为,中医传承除师承之外,还有遥承。遥承则是指对中医经典深入学习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如一位古人在学习《伤寒论》时太过于专注,以致感到“如仲景亲临”。 在学习中医的路上,姜宗瑞拜过很多老师,尤其是行过磕头礼的恩师沈刚,想起来就有面对父母一样的感恩之心。姜宗瑞坦言,自从有师承之后,临床时变得十分从容,不仅医术精进很快,心境也与往昔不同。他把自己的临床心得写成《经方杂谈》, 2009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一经面世,就被读者认为:“务实认真,不尚玄虚,以实、原为学术旨归”。2017年3月该书被增订印刷,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均为该书作序。姜宗瑞在自序中引用南怀谨的诗句“古道微茫致曲全,由来学术巫先贤。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尚留一笑缘”,一位现代中医人的风骨由此纤毫毕现,令人赞叹。 在深圳的中医药界,姜宗瑞是位有影响力的名人,不仅因为他是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会长,更因为他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表现优秀得让人敬重。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说他是在“呼唤中医本真,呼吁中医回归经典、回归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说他“为沉闷的中医学术界吹进一股清风”。传统经方三境界:方证、气化、三元气运姜宗瑞是师承的中医人。师爷张大昌是河北省威县方圆百里的名医,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张大昌妙手回春的杏林佳话。张大昌的祖父名叫偓南,1918年从甘肃敦煌守洞道士王圆箓的手中买了一卷绢子本医方,名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内有六十首中医方剂。偓南将其传给儿子耸云,耸云又传给儿子张大昌。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感慨“三世传经,勿使沦潜,精心守护,其功伟矣”。然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这本奇书尽管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文革时还是被焚为灰烬。如今,《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抄本之所以能够依然存世,姜宗瑞的师父、师伯、师叔们以及他本人功不可没。姜宗瑞所写的文章《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点滴》,更是今天人们学习《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重要参考文献。姜宗瑞姜宗瑞认为,传统经方有三个境界:方证、气化、三元气运。中医界普遍认为张仲景是方证之祖,其实是以偏概全。《汉书艺文志》著录《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汤液经法》相传是商代宰相伊尹所著,这表明在《伤寒论》面世之前,经方已经十分流行,并且派别较多。张仲景《伤寒论》的序文中曾提到自己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伤寒论》方证的思想鲜明,其特点是实战性强,强调临床运用,对证即可开方,对背后的机理不进行过多的强调和探讨。所以方证派经方不仅在晚清民国时期是主流中医派别,在今天的中医界也十分盛行,传入日本得“汉方”,也是以方证为主。方证注重临床实战,有去《内经》化倾向;气化偏重理论,不但与《内经》结合紧密,而且要上溯到《神农本草经》,属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范畴。古代的中医大家多数是气化的高手。三元气运的痕迹最早出现在《伤寒论》序中,如“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伤寒论卷首二四十节气后有“……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姜宗瑞把气运比成中医中的数学,只要气运学得好,在临床治病时,就能够推算出病人吃药之后是什么症状,再过一些时间,又会是什么症状。现今的临床医生,能正确辨清寒热虚实就是良医,但是如果想成为一代明医和大医,就一定要精通古经方的方证、气化、气运三学。唯有此,临床上方证典型的病能治,方证不典型的病也能治。追求疗效时还要看代价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疗效都是医务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是病人所看重的。姜宗瑞认为,医生在追求临床疗效时,更要看代价。对于病人而言,看得见的代价是花了多少钱,耽搁了多少工作。还有很多病人看不见的代价,如动用了多少身体储备的能量或是对其有没有潜在的伤害,如应对很多疾病时,一些西医会使用激素,一针打下去,病人的症状都会减轻,但是这一针对病人隐性伤害有多大?这种隐性的伤害代价终究会在某一个时段,再次以疾病的方式展现在患者身上。激素的运用,对医生而言有严格的使用规范,滥用激素就是只注重疗效不注重代价的典型体现。中医临床也要强调疗效与代价。如治疗普通感冒、咳嗽,很多方剂可以使病证减轻甚至消失,但是如果是风寒性感冒还用凉性方剂,就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可能把病人感冒治好了,结果病人又得了肺炎;把病人肺炎治好了,结果病人又得了胃炎。只重疗效不计代价的行为不是良医的行为。如果一个医生只注重消灭症状,治愈疾病,不明医理,就是庸医。一个真正的良医,既追求疗效,又注重代价。中医人为什么要学习经典著作?就是因为用经典给患者治病,患者不论在金钱上,还是精气上,所付出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中医传承之经纬说到中医的传承,有一种说法叫“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姜宗瑞认为这种观点非常不利于中医的传承。秉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在态度上就是“居高临下”的,一个学习中医的人,如果没有一个虔诚求学的自觉心态,如何能做到有效的传承?他所谓的糟粕和精华是不是真正的糟粕和精华?都值得深思。姜宗瑞表示,中医的传承有经纬之分。经,是指能写出来形成文字的经书。还有一些没有写出来的,主要靠师承,由老一辈人口传心授给下一辈的经验妙方,乃中医之纬。经书,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变迁,里面的文字所表述的意义当下已经发生了巨变,望文生义除了成为笑谈,还影响着人们对经书的正确理解。如《内经》所言:“如履薄冰,手如握虎”,师父沈刚没有讲解时,姜宗瑞认为是“针灸时医生要小心的如踩在薄冰之上,力道如摁住老虎一般”。在师父明示“此处虎,指虎符”时,才豁然顿悟“如履薄冰,手如握虎”的本意应是:医生在针灸时要像踩在薄冰上一样小心,更要像拿着虎符带兵一样从容且自信。而像姜宗瑞一样对该句望文生义的古人,如隋朝的杨上善在注解此句时就说:“握虎不牢,反被虎伤”。师承面授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真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姜宗瑞认为,中医传承除师承之外,还有遥承。遥承则是指对中医经典深入学习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如一位古人在学习《伤寒论》时太过于专注,以致感到“如仲景亲临”。在学习中医的路上,姜宗瑞拜过很多老师,尤其是行过磕头礼的恩师沈刚,想起来就有面对父母一样的感恩之心。姜宗瑞坦言,自从有师承之后,临床时变得十分从容,不仅医术精进很快,心境也与往昔不同。他把自己的临床心得写成《经方杂谈》, 2009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一经面世,就被读者认为:“务实认真,不尚玄虚,以实、原为学术旨归”。2017年3月该书被增订印刷,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均为该书作序。姜宗瑞在自序中引用南怀谨的诗句“古道微茫致曲全,由来学术巫先贤。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尚留一笑缘”,一位现代中医人的风骨由此纤毫毕现,令人赞叹。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0/0528/341.html



上一篇:药兜网:互联网界的九州通,医药界的京东
下一篇:被质疑的反思 ——“乡土终结说”下的问题显现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