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冯骥才的文人画(2)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7 16: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安:你也认为“笔墨等于零”吗? 冯:对于一个画家,如果拥有并自信自己笔墨的能力和审美价值,便可以这么说。如果他的笔墨的能力有限,在审美上

安:你也认为“笔墨等于零”吗?

冯:对于一个画家,如果拥有并自信自己笔墨的能力和审美价值,便可以这么说。如果他的笔墨的能力有限,在审美上又立不住,还要说“笔墨等于零”——那就“见与儿童邻”了。

安:笔墨作为一种语言之外,有没有独立价值?

冯:当然有。包括线的功夫,肌理美、皴法美、水墨的变幻美;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还因人而异。比如线条,吴昌硕的线,金农的线、齐白石的线,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意味与神韵,互相不能代替。

安:你追求这种笔墨的美吗?

冯:追求,但不是我的第一追求。我追求心性之表达。笔墨于我,首先是一种语言。它要支持我的第一追求。同时笔墨的美也要表现出来,但不能游离在外,只表现它自己。比如《春风又吹绿枝条》中那些游丝般的长线,首先是抒写春风一般的柔情,而线条自身的美与功力也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安:你对自己的笔墨似乎很自信?

冯:笔墨是基础。这一关早过了。但这些基本功还远不够用,笔墨的能力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开拓。

安:学中国画都是从套路化的笔墨学起的,你早年苦练过很长时间院体派的笔墨技巧,这些东西今天对你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① 深巷 2010 年尺寸:52cm×44cm

②期待 1990 年尺寸:90cm×61cm

冯:正反面全有。在艺术上,一切既有的都是自己的障碍。这包括既定的技法、风格、审美方式。尤其是我初学画时那一套院体派的画法太完整了,它往往会把人异化。一出手就是这样,很难从中走出来。至今我的画还会流露出一些这种遥远的基因。

安:你不嫌自己的画比较具象吗?

冯:关键这具象是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绘画对象。如果是一种纯客观的对象,我会没有心情画下去。我的具象全都是心中向往的,寄寓着我的性情,呈现着我的想象。

安:这种具象会不会是对一般观者的一种迁就。一般观众总是比较容易接受具象?

冯:你想问我是否媚俗?

安:说媚俗就是一种否定了。我挺喜欢你一些很具象的画,比如《树后边是太阳》、《期待》等等。我是说你作画时是不是因为想到了多数观者的接受习惯而选择了具象。

冯:没有。我作画只遵从自己的感受。我不是选择了具象,而是习惯了具象。

安:这习惯是否还是院体派绘画对你影响造成的?

冯:你真厉害!是的,院体派,古典主义的画都是具象的,我的具象思维源自古典。你是否像时髦评论家那样认为抽象比具象高明?

安:那就看你的具象是否高明了。具象是否高明,只能与具象相比;抽象是否高明,只能与抽象相比。

冯:就像鱼儿不能和鸟儿相比一样。

安:这里边的道理我们已经讨论得很充分,现在该谈谈你与古代文人画的关系了。关于你与古代文人画的相同之处,你谈了不少。最关键的是抒发心性。但从形式上看你与古代文人画却大相径庭。比如你很少题跋,为什么?

冯:多数时候是因为自己的意思已经在画里边了,没必要多此一举。再有我的画面不宜题字,题字反而破坏画境。

安:你的画很满,似乎也没有地方可以题字。为什么你很少留空白呢?

冯:空白最高深的意义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空白不是“无物”,而是“有物”。可是明清以来的绘画里,空白的精髓被抽去,没有想象,成了白纸,使得画中的形象与景物摆在白纸上很虚假。我想用画境把纸融化掉。但是《树后边是太阳》中的雪地,还有许多画中的光线,我用的都是“白纸”。我喜欢这样创造性的用“空白”,赋予白纸以特定的生命。

安:你虽然不在画上题字,却很注意画名。有时很像一篇散文的题目,它很重要吗?

冯:是的。你说得对,它们就是散文的题目。我的画本来就是一篇篇散文。这些题目很重要,可以帮助别人理解我的画。比如《往事》这个题目,不是让你更能体会那一片秋风里飘泊着的荻花中的意味?

安:你像作家对待篇名一样重视画名。

冯:经你一说,我才发现这真的是一种作家的思维与方式。

安:树的枝条,流水,还有你刚说的芦苇荻花为什么总出现在你的画里?

冯:流水和风中的树枝都是动的,适于表达我作画时变化的心绪。对于我,树的线条是一种心迹;水的急缓动静是我的各种不同的心境。芦苇里有一种很特别既温情又忧郁的感觉,很宜于描述我经常出现的心情。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0/1217/675.html



上一篇:杰出公民
下一篇:“红色经典”插图设计对现代书籍装帧新启示<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