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现代作家的钗黛观(2)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9 09:3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薜宝钗其人如何?旧时“评红”家对她极为贬责,认为她是伪君子暗藏奸计,谋夺了黛玉的良姻,甚至其一言一行,均是“杀机”,可怕之至,可恶之至。

薜宝钗其人如何?旧时“评红”家对她极为贬责,认为她是伪君子暗藏奸计,谋夺了黛玉的良姻,甚至其一言一行,均是“杀机”,可怕之至,可恶之至。宝钗果真如此罪大恶极吗?她不过是过于少年老成罢了,小小年纪,闺门秀女,会那么世事洞明,那么人情练达,确实让人难于亲近。其实,就其境遇而言,她也是“薄命司”中令人悲悯的女子,其内心之苦,最不易为人所窥见。一般读《红楼梦》的人,视黛玉为“女圣”,其地位至高无上,不可冒犯,聂绀弩、何其芳能犯“众怒”而为宝钗辩护,确实是识解超众。从对于宝钗的评议上看,能够将人物的悲剧归于性格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可以见出他们在治学上、为人上的通情达理、善察能辨。难怪何其芳写于五十年代的《论红楼梦》,能成为代表一个时期学术水准的红学专论。

黛玉形象奠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其不得志和对知音至死不渝的追求,“冷月葬花魂”的终局,仿佛千古文人失意高洁的写照。难怪这株特立独行的绛珠草受到历代文人的怜爱。有一些作家对黛玉魂魄相寄,以至不允许任何人对黛玉发表不满的意见,或是有不尊重的举动。“平生骚怨寄红楼”的吴宓非常喜爱林黛玉,坊间流传过一个吴宓恋黛成癖的故事:西南联大旁的文林街上,有一家脏兮兮的小饭馆,为招揽顾客,店名借的是林妹妹的光。一天,吴宓走过,抬头忽见“潇湘馆”三字,大怒,认为是对黛玉的亵渎,举起文明棍就要砸那块招牌。端木蕻良也是“拥黛派”,为了坚决站在林黛玉的这一边,他对薜宝钗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作出了流于简单的分析,把薜宝钗对贾宝玉所表示的爱情和最后成就的婚姻,看作是“受了整个封建贵族的政治委托的政治进攻”,认为“薜宝钗就象一个献身的女间谍一样,来执行封建社会的命令,而牺牲了一切。”其敌友分明、誓不两立的政治图解,令人为之莞尔。

吴组缃也是彻头彻尾的“拥黛抑钗”,对宝钗评得极为苛刻,甚至认为宝钗的金锁来路不明,揣想有可能是薜姨妈临上京前现打制的,所以才宣传要配给有玉的。这种推测自有一种孩子气的爱憎分明、快意恩仇,使我们感受到吴组缃性情的率真。当然,吴组缃的结论也是建立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判定金锁造假并不是“罗织”罪名,《红楼梦》中和尚与道士几次出现,只听说有个石头化玉,哪儿有金锁的一言一字?分明是薜家的把戏。通常在《红楼梦》研究中,薜宝钗被视为工于心计的虚伪、奸险的人物,端木蕻良、吴组缃认为宝钗的一切行动都是有意识有计划地争夺贾宝玉的看法,虽然并不太符合曹雪芹“似谲而正,似则而淫”的写人的本意,分析和判断也不是很有说服力,但这种观点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读者在为宝黛洒一掬同情之泪的同时,多有迁怒于宝钗之意,即使佩服宝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还是把票投给了以生命殉情爱的林黛玉,端木蕻良、吴组缃只不过鲜明地表达了锄强扶弱的“公意”而已。丁玲也是喜欢林黛玉、讨厌薜宝钗的,她说过,人们喜欢从作品里面找他们所爱的人物,同情的人物,恨的人物,沉醉在里面,脱不开里面的人和事。有意思的是,丁玲用一种相当女性的方式来喜爱黛玉,“我看《红楼梦》,林黛玉哭我也一定哭,林黛玉不哭我还在那儿哭呢。”

“非钗非黛派”如鲁迅、田汉、萧军等嫉恶如仇、气质硬朗、崇尚力美的男作家,不但不喜城府心机深不可测的薜宝钗,亦不喜哭哭啼啼寻愁觅恨的林黛玉。据周作人的《鲁迅的青年时代》中《鲁迅的笑》所回忆,有一位北京大学听讲小说史的人,曾记述过这么一回事情。鲁迅讲小说史到了《红楼梦》,大概引用了一节关于林黛玉的本文,便问大家爱林黛玉不爱?大家回答,大抵都说是爱的吧,学生中间忽然有人询问,周先生爱不爱林黛玉?鲁迅答说,我不爱,学生又问,为什么不爱?鲁迅道,因为她老是哭哭啼啼[9]。鲁迅的回答虽然不无调节课堂气氛的玩笑性质,但以鲁迅一向说话的慎重严谨,也反映出他对林黛玉的观感并不太好,对黛玉口齿心胸之狭窄不无反感。在鲁迅的杂文中,涉及黛玉处也多有不敬,说到香汗与臭汗,“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女界内战,“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等等,多有嘲讽之意,鲁迅可列入“抑黛派”无疑。萧军在“非钗非黛”上则更加直言无违: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2/0309/1833.html



上一篇:韩灿然:天地情怀,世间花开
下一篇:作家雍也新作《回望诗经》:以自己的方式追寻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