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现代作家的钗黛观(3)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9 09:3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如何谈情论爱,说诗论道,我是并不怎么感兴趣的,也不懂;只是感到很气闷,很想跳进大观园去大打一阵抱不平才能够出一口怒气

“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如何谈情论爱,说诗论道,我是并不怎么感兴趣的,也不懂;只是感到很气闷,很想跳进大观园去大打一阵抱不平才能够出一口怒气!对于贾宝玉那种半男不女的性格是讨厌的,王熙凤那种奸狡阴险的手段是鄙视的,薛宝钗那种伪君子似的‘落落大方'也无兴趣,觉得庸俗可厌;而林黛玉那种哭天抹泪、忽雨忽晴的性格也觉得腻烦。觉得可喜欢的人物只有尤三姐、史湘云、鸳鸯、柳湘莲和焦大”。

萧军刚正不阿的个人气质和对社会人生的侠义态度,使他只对《呼家将》、《薛家将》之类金弋铁马的传奇故事入迷,对我们传统审美中多愁多病的才子佳人,“葬花”、“焚稿”的儿女之态,则难以产生深切的心理认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从《过去的年代》中的翠屏,《八月的乡村》中的李七嫂,到后来《五月的矿山》中的艾春秀……或则铤而走险,投身绿林,或则手握钢枪,参加抗日,无一不是英姿飒爽、性如烈火的反抗型女性,难怪他在《红楼梦》中最称道富于侠女气慨、血溅宝剑殉情的尤三姐。

有意思的是,柔情似水的女作家冰心,居然也腻烦钗黛,而独喜“精爽英豪”的尤三姐,称赞她“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二者兼而有之。应该这与冰心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冰心是烟台海军军营里长大的野孩子,她的父亲谢葆璋担任清政府烟台海军学堂的校长,久经沙场而且十分开明,他不给女儿缠小脚,让她穿着男孩的衣服,在军营里打枪骑马,在军营附近的海滨散步。人烟稀疏、丘陵荒凉、海风强劲的海边,冰心度过了她军事化的童年,她一直称自己是海的女儿,冰心性格中有其英豪阔大的一面。在曹雪芹笔下,林黛玉其实是精神上的强者,潇湘妃子“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其女儿意气可令无骨男儿羞愧,即使“风刀霜剑严相逼”,她也要“一坏净土掩风流”,与花鸟作伴,与天地同悲,其高洁之心志、自立之气概、超群之才华、死烈之傲质,大观园中无人能及。而世人皆不理解她,反以为她柔弱多病,只见其表不知其里。随《红楼梦》的广为流播,黛玉日渐失却真灵,每况愈下,变成了小心眼,小做派,其“直烈遭危”的风骨已少有人提及了。

“钗黛合一派”以俞平伯、林语堂为代表。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为“悲金悼玉”而作的,“金”(宝钗)与“玉”(黛玉)并重,他说:

“ 且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若宝钗稀糟,黛玉又岂有身分之可言。与事实既不符,与文情亦不合,雪芹何所取而非如此做不可呢?”

俞平伯的观点被概括为“钗黛合一”四个字。“钗黛合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悲金悼玉”,作家为钗黛相同的悲剧命运而惋惜悲悼,并无左右褒贬之意,更无“封建”与“反封建”、“卫道”与“逆道”之区分;二是在艺术格局上显示出“两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对称交错美,“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如后来的批评者所指出,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中,明显包含着“泛爱”和“耽美”的审美意向,其超功利主义美学观的倾向是很突出的。俞平伯关于钗黛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和谐的观点,在林语堂手中得到深入发展,林语堂不但在《京华烟云》等小说中创造钗黛湘云合一的文学形象,还从文化哲学的高度专门谈论过“钗黛合一”:

“宝钗与黛玉相对的典型,或者依个人的好恶,认为真伪之别,但是不是真伪二字可了。飘逸与世故,闲适与谨伤,自在与拘束,守礼与放逸,本是生活的两方面,也是儒道二教要点不同所在。人生也本应有此二者相调剂,不然,三千年鞠躬,这民族就完了,讲究礼法,待人接物,宝钗得之,袭人也得之。任性孤行,归真返朴,黛玉得之,晴雯也得之。反对礼法,反对文化,反对拘束,赞成存真。失德然后仁,失仁然后义——这些话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是人生在世,一味任性天真,无所顾忌,也是不行的。……我想思想本老、庄,行为崇孔、孟,差为‘得之'。”

林语堂秉承着对钗黛对补的思考,进入对儒道文化互补的觉悟,这种古典之优雅与现代之张扬的相糅合,透露出林语堂多元调和的审美趣味,也充分体现出林语堂在中西文化冲撞中的双重人格。总的来说,林语堂喜欢纯任自然、性情开朗的人物,前期喜欢史湘云,后期喜欢达练有为的探春,因为她们都是自然不作伪的女子,最不喜尘缘未断、对佛思凡、形成了变态心理的妙玉。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2/0309/1833.html



上一篇:韩灿然:天地情怀,世间花开
下一篇:作家雍也新作《回望诗经》:以自己的方式追寻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