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余秋雨我没有后悔过去走的路一点没后悔(3)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7 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国伟后来约过几位中生代的优秀学者,试着写类似的文化大散文。他们努力了半年,没有写出来。最后大家都表示,“这是属于余秋雨的能力,我们不具

王国伟后来约过几位中生代的优秀学者,试着写类似的文化大散文。他们努力了半年,没有写出来。最后大家都表示,“这是属于余秋雨的能力,我们不具备他这个能力。”

风波

参加完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余秋雨成为了全中国的文化偶像,进入自己的高光时刻。

上文提到的那位出版社编辑记得,当时和其他几家出版社争夺余秋雨著作版权的战况。接待他们的是余秋雨的助理,对方用半只手跟他握了手,简单说了句:“你们回去写一个出版方案。”

他回去读完了余秋雨所有的书,绞尽脑汁写了好几天,终于如愿拿下几本书的版权,社内一片欢腾。

新书的首发仪式定在上海,“余秋雨当时已经是上海的文化标签,不敢说万人空巷,但也是盛况空前了,年轻人老头儿老太太,来的人特别多。”他们还安排了余秋雨的演讲,由于人太多,不得不租两个场地,一部分观众在现场观看,另一部分只能看电视直播。

那是余秋雨如日中天之时,然而好时光短得让人叹息。千禧之旅结束没多久,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杰发表《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一文,声称余秋雨在“文革”中参加过“石一歌”写作组,写过极左文章,称他是“文革余孽”、“文化流氓”。

之后有人开始调查余秋雨到底在“文革”中做了什么,有人批判余秋雨的文化考察不过是“文化口红”,有人揭露余秋雨著作中有一百多个文史差错;这种讨论甚至进入了私人领域,余秋雨与马兰三不五时就要“被离婚”一次。

余秋雨回忆,舆论最激烈的时候,有一次他和马兰上街买菜,马兰走外侧,他走里侧,经过报摊的时候,马兰拽着他急急往前走。他觉得不对劲,停下来扫了一眼,看到了惊悚的报刊标题:《余秋雨是文化杀手》、《艺术的敌人余秋雨》、《余秋雨为什么不忏悔》、《剥余秋雨的皮》……他看得脊背发凉,一个曾经视他为宠儿的媒体时代就这样仓促结束了。

和余秋雨相交二十多年的林东记得,余秋雨当时在私下对这些事表现得云淡风轻,别人不问,他也不提,别人问了,他就简单说几句,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愤世嫉俗。

但张英写的《余秋雨片段:1963—1980》发表之后,接到了余秋雨的电话,“他说你们被一些人利用了,我冤深似海,我好比窦娥一样冤,我好比当年阮玲玉一样冤。”

张英的文章被外界认为基本厘清了余秋雨那段历史。他证实余秋雨亲自写的,只有两篇措辞并不算太过头的文章,“他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也不是什么文革余孽。”

然而,对这两篇文章,余秋雨依然否认了。余秋雨说,自己那时候只写过《世界戏剧学》一书。“我面对着重重的灾难,咬着牙齿编出了一本《世界戏剧学》,直到现在还是全国在这个领域唯一的权威教科书。”

在张英看来,余秋雨是个完美主义者,不能容忍人生的一点点污点,“这点上他不愿意低头,他觉得低头他就是被判了罪名一样,成为人生的污点。”

外界对余秋雨的攻击还有一件事。上海《咬文嚼字》一位编辑,找出了余秋雨书中的一百多处文史差错,在报纸上刊发后,余秋雨认为是双方理解的不同,并非自己犯了错,再次引发舆论围攻。

王国伟记得,《文化苦旅》出版后,确实有读者写信来指出一些典故的使用错误和个别字的笔误。“其实事情本来不大,如果发个简单声明,欢迎并感谢读者找出书中的错误,如经核实,就在加印时修改。这就是大家风范了。”

他认为,再大牌的作家也是经不起语言学家挑剔的。事实上,反击和辩护的结果,反而让读者忽略了文章本身,让人的感觉却是他拒绝批评的态度。“我觉得他其实内心非常脆弱,给人感觉好像很强大,其实有的东西谈笑一挥间啊,他就是太爱惜自己羽毛,太在意这个。”

关于那段舆论最黑暗的时期,余秋雨现在的总结和十几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有十几年时间所有的媒体都在骂你,这个太可笑了……现在要问的不是说余秋雨如何被骂,要问为什么他们要糟践余秋雨,因为他名声大,因为他做的事情太辉煌了。辉煌谈不上的话,至少他做的事情较为重要,那些人就来了。”

张英反思过当时的媒体环境,“客观来说,当时几家市场化媒体报道一边倒,报道倾向性偏向批评者,不够客观中立。这会导致余秋雨进一步地反弹,他反应一过当,双方激化,就没法再回到那个原点了。”

放到现在,张英觉得可以理解余秋雨,“你想他出书都是和季羡林、钱钟书一起出的,人们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余秋雨在人格领域没有成为那样的人,是可惜了;但是如果作为回到是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讲,他只是有着普通人的弱点而已。”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1/0507/1244.html



上一篇:一部将茶道上升为哲学的书评李萍天地融入一茶
下一篇:甘为小作家当人梯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