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沧州两日,天地悠悠 | 孙郁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30 04: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助的大鵟。图/新华社 责任编辑:舒 明 天底下的考古队员都是无名英雄,他们在一线的汗水冲洗了诸多历史的盲区,并没有谁记着他们。我记得多年前在辽

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助的大鵟。图/新华社

责任编辑:舒 明

天底下的考古队员都是无名英雄,他们在一线的汗水冲洗了诸多历史的盲区,并没有谁记着他们。我记得多年前在辽东的一个古城考古工地,看到考古队员现场作业,极为辛苦。荒山上的日晒雨淋,两年多的不停的劳作,苦乐为伍,喜忧参半,却把一段历史链条梳理出来了。这些成果,只是史学中的一个标点或陈述句,并非伟大的叙事,可是它的分量,比古来文人的空泛论道,真不知高明了多少。

  作者:孙 郁

最开心的是遇到了老熟人——黄骅博物馆的魏馆长。多亏她的关照,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之前对于沧州史知之甚少,事先做了一点功课,也多是朦朦胧胧。到这里调研文化沿革,不能不请教同行的考古队员。队伍中的小王,是考古专业毕业的,脸晒得黑黑的,他一路照顾我,一面也讲了许多心得。小王告诉我如何识别瓷器,判断古砖年龄的方法,以及古墓葬群的定位等等。我身边的一些人是从各地抽调的县级文管所所长,都很敬业,这些人一个县一个县走,每个村子都不放过,这样拉网式的普查,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离枣园不远的博物馆,也颇令人惊奇。在那里见到了许多北齐时代的墓志,刻字遒劲,满目古意。站在碑文前,一下子被镇住了。推想古时这里的文人都很有趣,字写得大气磅礴,似乎得了江河之气,神采里有通天地之韵。为什么后来的文字写不出古人气?社会风气所致,还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天底下许多美物一点点消失了,留下的凤毛麟角,仅点点滴滴,已让我们惊奇不已了。北朝的文与人,是被后来遗忘的,每每对视那些遗存,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殊多。河北的文人,有一些是遗传了这些遗风的,只是随着时代慢慢变迁,不易被人察觉罢了。

魏馆长是沧州一带的名人,省里的劳模,在国内同行中颇有些名气。我认识她是在文物保护工作的会议上,有一次在京讨论新的重点文物评选名单的时候,她风尘仆仆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摞资料,希望将黄骅的冬枣园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枣林属于植物,还在生长中,怎么能够成为文物呢。魏馆长以大量实物告诉我们枣园的历史,以及旧的遗物的保护过程。她的博学与动情感动了在场的人们,后来冬枣园真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国内重点文物名录中,是罕见的。

北朝以后,沧州都发生了什么,文字记载得不多。唐代还有胡气,到了宋代,艺术则有了绵软的意象。魏馆长对此是熟悉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她率人走了一百多个村庄,发现了上百处遗址,收集了大量的文物,主要是瓷器、瓦片、墓碑、陶罐。博物馆建立后,许多展览吸引了人们,专家的评价都很高。了解沧州史,黄骅是不能不拜访的地方。

我对魏馆长的印象,也因此深了起来。

多年前的8月20日,酷暑刚过,我去了一次沧州的黄骅,那次是带着文物普查的任务,和田野考古队与文物调查队员混在一起,造访了许多地方。我原以为此地有高山峻岭,不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青纱帐海洋般地涌动着。田野调查小分队的朋友领我在河滩与田地里穿梭,见到几处古代民居地及墓葬群。在空旷的野地,与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对视,才感到什么是“天地悠悠”。

沧州在我的印象里是个凄凉之地。幼时读《水浒传》,见林冲被发配到那里,想象其境,好似无比荒凉。施耐庵写沧州,笔触不无凄楚的样子,对于读者而言,是阴风习习的。但这是小说家的想象,实际上存在许多出入。偶然从河北的朋友那里知道,现在的沧州与古沧州,位置有所不同,地理空间有所变化。《水浒传》所写的,有虚构的意味,那是作家的笔意,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小说家的话多不可当真。

那一天,大家格外兴奋,我们在一个小镇上歇息的时候,找了一家小店。我请大家喝点酒,庆祝意外的收获。小王吹起了口琴,众人哼着小曲,显得特别开心。一天的所得,或许可以写出几篇论文来的吧。旧岁里的遗存,也勾起了我的一种杂想。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有了现代考古学理念,这门新兴的学问,懂得的人有限。现在对历史的理解,如果没有文物的参照,只能是纸上谈兵。文物的发掘,要有大海捞针般的田野调查的支撑,做这种工作,没有热情者难能为之。

秋雨下了一整天,华北的乡下凉意渐出。晚上躺在宿营地,爽快极了。外面唰唰的雨声,好像是远古的灵思的游走。望着无边的暗夜,脑子里是无数的问号。历代的读书人,对于日常生活记录甚少,儒家的心思都用到道德上去了,对于社会边边角角,几乎没有什么描述,而了解古代的生活,不从田野调查入手怎么能行呢?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2/0630/1847.html



上一篇:新书架|《万物归一》:三天文学实验成就的天
下一篇:传承外国剧目本土化经典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