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这位诺贝尔奖级别作家的书,描绘了大英帝国的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5 07: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人将《土星之环》归为小说,但我更愿意看作是一部打捞文明历史碎片的游记。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后长期在英国生活。其父二战时参加过德军对欧洲的入侵,并因此

有人将《土星之环》归为小说,但我更愿意看作是一部打捞文明历史碎片的游记。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后长期在英国生活。其父二战时参加过德军对欧洲的入侵,并因此入狱。虽然父亲对此只字不提,但塞巴尔德的心里很难放下这块道德的巨石,也因此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代表作有《奥斯特利茨》《移民》《眩晕》等,被公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级别的作家。

此前对塞巴尔德了解甚少,所以无法自带印象。对于本书,开始进入时自然有些不适,好在本书译者闵志荣以尽可能贴近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将这部作品呈现在眼前。否则,也许很难有耐心走进塞巴尔德那艰深晦涩的文字。

最初看到本书书名,以为是一部科幻作品。书的扉页摘录了《布罗克豪斯大百科全书》的解释,算是对书名的阐释:“土星的光环由冰晶和疑似陨石颗粒组成,它们在赤道平面以圆形轨道围绕着这颗星球运转。它们很可能是月球的残骸,因为月球太过靠近土星而被其潮汐效应摧毁(此谓洛希极限)。”

上次了解洛希极限时,还是因为那部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洛希极限原本是一个天文物理现象,在塞巴尔德这里,将人类文明的角力寓意成一种“洛希极限”现象,在各种力量的相互靠近相互作用下,历史总是被撕扯成为碎片,散落在地球表面。每种力量都会努力标榜自己所推崇的“文明”,文明的足下,是一片废墟和历史的灰烬。

行走,是作家的使命,也是创作的源泉。1992年8月,“当热得像狗一样的盛夏时节渐近尾声”,塞巴尔德开始了一段穿越英格兰东海岸干线的徒步旅行。一年后,他在医院里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口述记录,然后整理,成就此书。

塞巴尔德的这次徒步,行经古老的英国庄园、已故作家的宅邸、破败的海滨度假胜地、被遗弃的岛屿,回忆讲述各种奇异的故事,如托马斯·布朗的头颅、伦勃朗的解剖课、鲱鱼的自然史、康拉德的非洲之行、中国的宫廷火车、糖与艺术的历史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耶路撒冷神庙的模型、诺维奇的蚕桑业等。塞巴尔德旁征博引,文学、艺术、社会历史、自然科学多个领域相互交织,托马斯·布朗、查尔斯·费迪南德·拉穆兹、夏多布里昂、康拉德、爱德华·菲茨杰拉德等一大批名人在此汇聚,就像不约而同地赶赴一场关于文明史大辩论的盛会。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渐走向世界政治、经济还有文化舞台的中心。塞巴尔德行走在靠近欧亚大陆的英国东海岸,就像是翻开一部微缩版的世界史。那里可以看到工业革命后辉煌的遗迹,也可以闻到世界大战历史的硝烟,可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也可以联想到万里之外的太平天国。

旅途是塞巴尔德的引子,他穿越历史,又观照现实。萨福克郡曾经是英国纺织业非常发达之地,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日益走向没落——没有永恒的兴旺与繁荣,所有的浮华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站在萨默莱顿庄园,塞巴尔德遥想起二战期间那里每天可以看到头顶飞往战场和从战场飞回的飞机——战争是人类的一种生活常态,即便今天也无以回避;看到窄轨铁路,塞巴尔德想到了大清帝国的慈禧还有光绪,想到了太平天国,还有被中国人称为的“八国联军”——文明是战争最好的幌子,落后挨枪子总是被冠之以理所当然,哪怕关系到无数生灵;塞巴尔德写到了蚕,写到了丝绸,写到了中国蚕卵被僧人偷运至西方,然后在德英等国的不同际遇——在一个世界逐渐“变平”的时代,当西方以枪炮向东方输入“文明”时,东方文明不可避免地会“反哺”西方国家;塞巴尔德想到了1670年荷兰人和弗里斯兰人大肆捕捞鲱鱼,一百年后,人类每年捕捞鲱鱼数量高达600亿条。极为讽刺的是,鲱鱼的产卵之地居然矗起了核电站——人类丝毫不会因此而羞愧;塞巴尔德写到了西方对刚果的殖民和奴役,1890至1900年间,“据估算,每年都有五十万名没有名姓、在任何一份年报中都没有记录的受害者失去生命”——野蛮者嘴里的文明常常是杀人利器;曾经被森林覆盖的英国,“在十七世纪时就已经只剩下一些任其毁灭的原始森林的小片残留了”——人类的所谓文明在进步,生态文明却惨遭荼毒……

透过塞巴尔德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也读到了东海岸乡村的没落凋零。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永恒。历史是可疑的,也是未知的,真相总是似隐似现。历史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没有一种历史可以重复。所有的历史碎片,都是“文明”的遗迹。拼接这些历史的碎片,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进步的背后往往尸横遍野,地球表面往往遍体鳞伤。人类总是表现得如此健忘和贪婪,一旦需要,总是假以各种所谓的文明名义,却又不顾彼此,也不管是否伤及生态文明。文明的“洛希极限”为什么常常是战争,为什么常常伴随屠戮,为什么会对生态疯狂掠夺?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525/1381.html



上一篇:吉卜力风格游戏《倾听画语》讲述艺术创作和作
下一篇:音乐家,演员,作家,究极全才星野源:娶了新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