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2019 年高考浙江高分作文评析(9)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6 1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完善自己,获取认同。我们的作品也需要读者的认同,我们只有完善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艺术家梵高在年轻时不受到他人的重视,除了他的弟弟之

完善自己,获取认同。我们的作品也需要读者的认同,我们只有完善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艺术家梵高在年轻时不受到他人的重视,除了他的弟弟之外没有一个人在意他。他亲手割了自己的耳朵,这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十分疯狂的事情,他所作的画作也无人问津。但是在最后,他死后,所有的画作被公布之于世, 大家看到了他画中表达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运用大笔触、大面积的铺色来刻画自己的内心,众人都感受到了来自他画作中的震撼,那是一种灵魂的震撼。 梵高的画作在当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流传至今。 所以说,做好自己,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的。

发展自己,奉献自己。“我”是独立的个体,但“我”又不仅仅属于自己。 世界与我有关,他人与我有关。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在完善、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国家、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是自己的主人。 为自己所奋斗、努力、拼搏,做好自己,不受他人、外界的干扰,保持自己的初心, 创造好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 “作品”, 让自己的“作品”散发出永恒的艺术光芒。

【点 评】

这篇文章主要有下面两个亮点:

1.思路清晰,结构圆融。文章开头从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紧紧扣住第二句话,即“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为读者所左右。 ”以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为原点进行阐发。 主体部分从“相信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逐层论证,逐步提升,思路清晰,最后得出结论,内容比较集中,不枝不蔓,结构圆融。

2.句式灵活,整散结合。本文的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 尤其是整句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极富节奏美。 如文章的二、三、四段开头的“坚定自己,相信自己”“完善自己, 获取认同”“发展自己,奉献自己”,结尾的“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是自己的主人”,都先以整句形式呈现,再辅以散句具体论述,在整齐中又显出思路的深化。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考题解析】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题避开了热点话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整体材料既通俗易懂, 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 整个命题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 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 它虽然少了以往的 “诗意”与“文化”,却能做到平中见奇,以理性的思辨留给人们意味深长的启迪。今年的作文命题直接而鲜明地关注生活、介入生活、指向生活。首先,命题材料具有极浓厚的生活气息。 命题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分别阐明作家与读者的两种关系,实际上这是一个类比,真正要引出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里的“读者”,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其次,命题要求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且看试题中这样一段说明:“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这就启发我们把“生活”当作“作品”来写,从而明确让考生放眼现实, 思考生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选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如果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的阅历,缺少生活的发现,也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 今年的作文题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与人关系的思考,要求考生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上显示自己扎实的功底。 试题的基本立意是以作品喻人生,要求考生去思考自己的生活: 创造生活,尊重生活,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既是生活的创造者, 也是生活的接受者。 在生活中,既要尊重生活这个“作品”,接受生活这个“作品”的检验与评价,同时自己也要对“生活”有独立的主张和思考。 命题的内蕴是引导考生对人生观、 生活观、时代观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即让考生在写作中思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如何积极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社会现实问题。 主要立意有以下几点:1.做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生活我作主,我不在意别人的眼神,走好生命的每一步,尽情挥洒自己,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2.“我” 的生活与别 人 有 关,“我”创造的“作品”接受“读者”的评判。 “我”在生活中会更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 更多的顾及别人,“我”要书写人生“辉煌”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为我点赞。3.我为自己“写作”,我又为别人“写作”。 辩证看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要做好自己,又要倾听“读者”的声音,让别人满意。 用真诚创造生活的“作品”,既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既收获自己的精彩,也收获别人的掌声。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从自己的心灵出发,立足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重的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 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佳作展示1】心中期许 笔下风云浙江一考生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 从青丝到白发, 有人还在灯下。 ”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 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 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 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以笔墨为权, 行至今日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嘱咐感到麻木, 可我们总还记得第一次妈妈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时眼底饱含的热泪与期望。 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时, 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 这一份真诚的祝愿,这一份热切的期许,将用温和柔软的风力托举你的双翼,是生活的“读者”馈赠于我的第一件礼物。但又有那流言中伤、冷嘲热讽,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 诚然这些打击使我们暂失“写作”的勇气,但在轰然交汇错杂的舆论风向中,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不愿为之失去方向,风狂雨急之时,乌云笼罩在茫茫苍穹, 一片阴翳之中, 我们才能意识到脚下的土地方是心之所向,这便是“读者”的第二份礼物。由是观之,“读者” 的呼声并不能左右我们的笔端, 而我恰要把他们予我的压力与动力化为笔下风云。“活过、爱过、写过”的司汤达还曾言:“我的梦想值得我为之奋斗, 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 ”我们书写我们的故事,必有我之思想、著我之色彩。 难道没有旁人的导引,没有既定的道路,我就只好日复一日地抄下昨日的词句,陷入循环往复的生活漩涡之中吗?不,不是这样。 各人之所以执笔各自的生活, 是各人拥有其独特思想境界与情感体验, 自然也有其不同的趣味追求与志向节操, 而我们所应做的, 便是把个人的独特性刻入生活的骨髓, 完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口中“人不是齿轮”的自证。我不循规蹈矩, 自然也不会停滞不前。 辛波斯卡偏爱那“写诗的荒谬”, 我亦珍视手中握笔的机会。读者的呼声或许打断了你的思路,行文的艰涩或许凝滞了你的笔尖,但生活的书页唰拉拉翻过, 那空白是否让你惶恐? 又是否让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读者”?读者的呼声与要求无论承载着压力或是动力, 我们都应将其化为心中怀着的感激、存着的期许,以其写出自我色彩,崭露笔下风云。翻山越岭, 他们就会听到你的故事。【点 评】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有以下几点特色:1.审题精准,围绕中心。文章从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 紧紧扣住“作家”与“读者”,而且能紧密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有独立见解,内容充实,论述完备透彻。作者所提出的“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很好地揭示了既要倾听读者的声音, 又要自己创造的鲜明主旨。2.强调自我,主体突出。文章角色意识强烈,紧扣材料中的第三句话: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牢牢把握三个“你”,围绕“创造生活的‘作品’”这一中心,立足生活,将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结合起来写,写得情真意切, 神采飞扬。 这里有“我”的体验,有“我”的感受,更有“我”的理解与思考。3.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题目“心中期许 笔下风云”就非常简洁凝练地概括了“读者”与“作者”的关系, 表明了既要倾听读者的呼声,又要写好自己的作品的辩证观点。 首尾都只是寥寥数语,显尽凤头豹尾之美。 全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大量整散结合,文白交杂,增强了文章的意蕴。 如“读者的呼声或许打断了你的思路, 行文的艰涩或许凝滞了你的笔尖, 但生活的书页唰拉拉翻过, 那空白是否让你惶恐? 又是否让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读者’”?等,都简洁精练,富有意蕴耐人咀嚼回味。【佳作展示2】坚守自我 感动“读者”浙江一考生作家写作,必须抒写自己的内心,否则,作品就没有独特的个性;作家写作,也必将感动自己,进而感动读者。 作品要有独特的魅力,你必须坚持自己的想法;作品要感动读者,你的心中必须装着读者。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我的回答是:坚守自我,感动“读者”。坚守自我, 就是做好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就像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脉络,你,应该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存在,你应该把生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它有着你自己的鲜明印记,有着你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属于你自己的审美体验。记得杨绛曾经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陶行知先生也说:“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 ”这些无疑说明了人是独立的个体,事情总要自己解决,生活总要自己创造,作品要自己完成,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担当。古往今来, 多少英雄豪杰,他们创造着生活的“作品”,打上了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烙印。汉高祖刘邦亭长出身,家朋皆恶其无能而不与其交,他靠自己独自拼搏而称王天下; 成吉思汗父母被杀,只身流落在外而建立了一番帝业;朱元璋自幼无亲,浪迹天涯而后成为明太祖,这都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结晶,这都是他们创造生活的“杰作”。罗曼·罗兰说过:“人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不只是热爱生活,更可贵的是创造生活的“作品”。 试想, 如果史铁生在两条腿残废之后,没有热爱与创造的精神,又怎能写出《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感人肺腑的作品? 如果海伦·凯勒在双目失明之后,没有热爱与创造,又怎能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如果马丁·路德·金在遭受牢狱之灾时,没有热爱与创造,又怎能勇往直前地为自由和平等而战? 他们视世界为自己所有,坚守自我,所以,他们自信、自尊、自强,精心打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然而, 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仅仅为自己活着,同时也为他人活着。 我们不可能只为自己“写作”,我们的“作品”还有读者,更有读者的评判。 当我们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奋然前行时,我们也肩负着一种责任, 这就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是的,人不可能不与外界相关,一个人不可能揪着自己的头发脱离于地球之外,我们与世界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我们创造的“作品”属于这个世界。生命的琴键是有限的,但你可以谱奏出一曲只属于自己的无法复制的精彩乐章,感动自己,同时也感动所有的“读者”。【点 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下面三个亮点:1.紧扣题意,中心突出。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从材料出发,紧紧扣住题目和材料的内涵, 方向明确,中心突出。 全文围绕“既为自己写作,又要感动读者”两方面立论,论点鲜明,论证有力。2.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本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典历史材料,如第三段列举的刘邦、成吉思汗、朱元璋等事例;二是课文素材,如第四段列举的史铁生、 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等事例,都直接来自中学课本。 这些材料的运用,强化了观点的表达。3.辩证说理,深入挖掘。本文极其注意辩证思维的运用,讲究道理本身的层次和条件,体现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辩证性。 文章既强调“坚守自己的内心”, 同时又顾及“感动读者”,论述辩证、全面。 文章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渐入佳境,最后获得主旨的升华。【佳作展示3】向心而行,广纳百川浙江一考生鲁迅先生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同时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确, 读者的声音是如此庞杂,其中常有荆棘丛生,在作者希望人人喜爱而改变作品时,却忽视了创作时那第一个为之哭泣或欢笑的读者——自己。 所以,作家应该是拥有完整创作自由的独立的创作主体, 创作者不需要逢迎读者。 但同时,一部作品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读者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有赞赏,也会有鄙弃,虽然嘈杂,却不乏真知灼见。 作家需要辨别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也需要能产生精神共鸣的看法来葆有最初的热情与奋斗的勇气。因此,即使是世界上最狭隘的作家, 也无法割裂与读者的联系;即使是世界上最宽容的作家,也无法接受所有读者的意见。 而我们作为创造生活的生活创造者,在创作生活的过程中,亦是如此,向心而行与广纳百川,同样重要。人自呱呱坠地起,便生活在他人的注视下。 面对生活,我们经常会收到太多的建议,可当我们的人生植入为满足他人期望而活的理念后,人生则变成了一场负重的赶路比赛。 谁挑得重、跑得快、走得远,谁就被冠以“成功者”的美名,众人仰慕。 “过度社会化”使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偏离本质,走上一条矛盾纠结和痛苦无奈的人生之路。 人之一生总有自己要表达和追求的东西,这是我们“生活作品”的主旨, 由不得他人来大动手脚。我们作为创作生活的作者,首先要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 要坚持什么,那么才能找到一个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航行下去。 对生活的创作,最终是内向的,作为创作者,最应当修炼与依靠的,始终是自我。 也许这份人生之作不能满足所有读者,但是我们书写的是属于自己的,饱含自身情感的有灵魂的作品,其第一品读也是最重要的读者,就是我们自己。可真正的佳作,不仅要拥有独一无二的、充满个性的主旨,还需拥有令人称赞的细节。 主旨源于一己之心,细节来自他人之谏。如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们生活在这社会中,有“小我”,但更要有“大我”,我们的生活不止为自己,同时也是为亲人、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少不了父母的叮咛,师长的教诲及社会上各色成员的影响,他们也是我们的“读者”, 我们需要通过他们的认可以及自己对他人的作用来建立自我价值。 钱学森的父辈痛感旧中国科技不振, 勉励子女勇攀科技高峰。家庭、社会的“读者”给了钱学森鞭策。 他心中有“读者”,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国家的价值利益统一起来,书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作品”。 反之,一个人没有“读者意识”, 他极易把个人的价值追求放在至上的位置,无视他人,一心一意按一己之私创作人生,这样的“作品”难以精彩。创作“生活”,只是坚守个性而孤立于时代之外, 未免庸俗浅薄;只为取悦“读者”而无自己的灵魂,便丢掉了这部“作品”本身存在的意义。 唯有向心而行,风雨不惧,广纳百川,与时俱进,方能成就经典“作品”,活出精彩人生。【点 评】1.标题形象,揭示主旨。 “向心而行,广纳百川”,四字短语,两两对称,揭示出了鲜明主旨,“向心而行”,强调人要服从于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召唤,做好自己;“广纳百川” 就是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促使自己更好的成长。 实际上对应了材料中的内容——作家写作时一方面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听取“读者”的意见,生动形象,概括力强。2.善于挖掘,层层深入。文章先紧扣材料谈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的关系,然后笔锋一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论述,首先强调对生活的创作,最终是内向的,作为创作者,最应当修炼与依靠的, 始终是自我。 接着由“小我”过渡到“大我”,强调父母、师长等“读者”影响的重要性, 两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加以总结,说理较为透彻。3.文辞典雅,底蕴深厚。本文的语言非常典雅精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论述过程中,不仅引用了鲁迅、 涂尔干等人的名言名句,而且引入哲学、美学等思想,使得文章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显示出深厚的底蕴。【佳作展示4】只为自己“写作”浙江一考生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真理。 如果一位作家他老是想着去倾听读者的呼声,那成千上万、各不相同的声音,你听谁的呢?你听得过来吗? 每一部作品都因其独特,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一个真正的、 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创造着生活这个“作品”。 许多人将生活视为一次写作,困惑于“写作”该多听听读者的想法,按他们的意见去生活,还是应该坚持原则, 亲手主宰自己的生活。 依我之见,如果把生活视为写作,那么这部作品最重要的读者是“我”,生活是自己的,创造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幸福的判断标准在自己心里。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众口难调,倘若一味迎合,最后只能迷失自我。 席慕蓉说:“在一回首间, 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 为了搏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在他人的口水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简直是糟蹋了生命——这样天赐的宝物。 让芭蕾舞者带着镣铐在舞蹈,欣赏这种舞蹈是变态的心理,跳这种舞蹈是痛苦的表演,生命的写作该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表达。正如再精明的作家也不能迎合所有读者的胃口, 像叔本华所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希望迎合所有人的作家必然流于庸俗,生活就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今天是端午节,每年我们都会想起这位伟大的诗人。 千年前,在众臣的诋毁中他被流放,徘徊于江畔,写下千古绝唱《离骚》。 他曾极力劝阻君主不要赴宴,位极人臣的他怎么会不懂察言观色,但为了理想抱负,即使冒着让君主不悦的险也值得一试。 当他看着楚国投入秦的怀抱,国破家亡,子民流离失所时,他纵身跃入汨罗江,做最后的一舞。 他的舞蹈虽然看似沉重,但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他内心最真实想法的流露。 他用自己生命与热血创造出了惊天地、 泣鬼神的作品,这样真实而伟大的写作,无论经历多少时代的变迁都仍会有读者欣赏。生活的写作只有一次,落笔就不能更改。 我以我手写我心,只要真诚地表达,饱醮浓情,我一定会写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感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而且也唯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的经典。【点 评】1.结构严谨,层次鲜明。开头是引论,提出问题,着眼于“是什么”,作者从所供材料切入,提炼并强调观点——“真正的、 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 接着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着力于“为什么”,作者条分缕析,从生活与写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理,因为“生活是自己的”,所以“创造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因为“写作该是一次酣畅淋漓的表达”,所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最后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升华主旨。 全文结构完整,逻辑分明,条理清晰。2.事理结合,论证充实。作者列举屈原的事例,旨在阐明创造伟大的作品要用自己的生命与热血,引用席慕蓉和叔本华的名言名句,强化了观点的表达。【佳作展示5】选择“读者”浙江一考生如果我们是创造生活的 “作家”, 我们的生活就成了一部 “作品”。 既然是一部作品,那么必然会有“读者”,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读者”呢?这些“读者”可能是你自己,因为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这些“读者”可能是父母, 他们对你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 对你的所作所为进行干涉;这些“读者”可能是老师,他们对你的兴趣爱好进行开发或压抑,对你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这些“读者”可能是朋友,他们对你的事情了如指掌,对你的决定提出建议。 如此看来,有一个“读者”,岂不美哉? 然而,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些“读者”所给出的观点或看法就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呢? 我们又怎么知道这些“读者”对我们一定是有益的呢?时不时就能在微博上看见有人自述自己的天赋从小被扼杀,现在长大了才能重新锻炼这个天赋。“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你不要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这个好像不适合你,换一个吧”,一句句否定的话语,浇灭了我们热爱事物的热情,这真的是好的吗? 按照他们所期望的,如同被操控的傀儡一般的度过人生, 这是我们所要拥有的“作品”吗? 不! 我们自己的生活当然首先是自己掌握,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自己创造,如果一味地填满他人的建议,被他人所左右,这还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吗? 我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肆意地奔跑,去闯荡,去开辟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 这个时候就应该相信自己,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然而, 在这开辟世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指导,就有可能犯不少的错误, 或走许许多多的弯路。此时,那些“读者”可能就给予帮助, 做我们前进路上的指向牌,做我们泥泞坑洼中的铺路石,做陪伴我们前往光明的引路人。 要想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必须谨慎选择“读者”,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值得我们去记住他的建议。 曾经有句话说得好:“有些人路过你的世界,只是为了给你上一堂课。 ”既然只是路过一次,那就不一定是什么好的建议,或许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毫无意义的个人想法。 所以,当我们选择了“读者”的正确建议,我们会在自己这部人生的“作品”中下笔如有神,反之,我们则会将这部人生之作写得十分艰难。选择“读者”并不是只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时候不喜欢的往往更能给我们深刻的影响,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要选择的“读者”是那些真正提出建议的,了解我们并为我们着想的人。 只要我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前行,同时有效汲取他人的良好建议和意见,那么,我们这部人生的“作品”必将成为精品佳作。【点 评】1.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这篇文章紧紧抓住材料中“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句话做文章,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深刻阐明选择“读者” 正确建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是对原材料内涵的深度阐发,见解独到,给人以启发与领悟。2.联系实际,针砭时弊。作者紧密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实际,摆现象,列现状,直面存在的问题,抨击时弊,如第三段所列举的一些家长和老师片面追求成绩的错误倾向,从反面论证了选择“读者”的重要性。3.哲思溢彩,语言干练。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智慧和哲思,使语句闪烁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与警示,让人受益匪浅。 总览全篇,语言干净利索而灵活多变,既娓娓道来,融入作者的思想,又投射着一种灵动,给人茗味与启发。【佳作展示6】我是我特别的读者浙江一考生我们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们的生活即是我们的“作品”,每一个窥见我们生活掠影的人则是“读者”。 在这世界上,第一个读者应该是我们自己, 我是我特别的“读者”。 我在创造生活的作品时,首先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听取自己内心的召唤。虽说古语有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但那是对君王来说的——他们的臣子都是人中龙凤,在君王谱写朝代的篇章中,这些臣子是能够提出精辟意见和见解的优秀“读者”。 可是对于我们呢? 事实上,我们无法筛选自己的“读者”,我们有可能会遇见诸葛亮这样的 “读者”为我们拨云见日指点迷津,但更大概率可能是遇见对我们进行指指点点却无益处的“臭皮匠”。 同时,过于复杂的环境也使我们无法回应每一位“读者”的需求。 就像余华所说:“我的读者不止一个人,读者都是不认识的人,你无法征求读者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作家是无法为读者写作的。 ”但是写作的内容总是为读者写的,那读者首先就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 因为写作总要抒发内心的情感,写作首先是感动自己,然后才去感动别人。生活是我的作品,也是我能留在历史画卷上的短短一笔。 要是这短短一笔也不是出于自我的意志,那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一个人总不可能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当然, 我会拥有很多的 “读者”,我的父母、老师、同学等等,如果我将我的“作品”完成得漂亮些,甚至未来的人也成为我的读者,这是最有意义的事。 但是,对于作者而言, 最重要的读者还是他自己,这是再多的读者也无法代替的。 鲁迅在《而已集》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们的思维相通了。“读者” 通常只能看到你生活的片段, 那是由数个剪影拼凑出来的你,所以很难真正代入你的处境替你去做判断。 纵然你有很多的“读者”,可是真正握住笔的人是你,走在每一个交叉路口的人是你,深夜喝咖啡熬夜努力的人是你。 只有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读者”,才是最有资格为你将来每一步做出选择的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才能了解你自己,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认识你自己,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奋笔疾书,才能把生活创造成你自己所想要的“作品”。 无论是汽车狂人李书福还是互联网巨擘马云, 他们都是在认识自己后,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挥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我的人生我作主。 我可以听取其他读者的意见,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作者,又是特别的读者。 在创造生活这部宏大的作品中,我参与,我快乐!【点 评】1.角度新颖,观点鲜明。这篇文章从所供材料出发,从“我”是特别的“读者”这一角度进行阐发,这个诠释有新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并且一以贯之在文中加以落实,使文章主题非常鲜明突出。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我是我特别的“读者”。 接着在本论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角度分析问题,阐明认识自己、听从自己召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照应开头,强化观点的表达,体现出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3.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整篇文章如拉家常,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 漫谈生活和人生,娓娓道来,语言质朴而自然,却又让人感动,启人心扉。 全篇文气贯通,一脉相承,具有一气呵成之美。【佳作展示7】俯身倾听,创有我之作浙江一考生我们是一名用“生活”写作的作家,虽然完稿部分不长,但已收获不少读者。读者中有关心爱护之人,亦有批评指责之士。身为作家,不应独处象牙之塔,而应俯身倾听读者,却仍坚持书写“有我”之书。 两种方式并不矛盾,均是对读者的尊重。一定要俯身倾听读者呼声。 我不是看透世事的仙人道者, 不是文学写作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年轻,因而缺少生活的经验。 而身边的读者中不乏年长于我之人。 正如韩愈所言“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活这部大作的走向存在无限可能, 也许是成功, 也许是失败。只有善于听取年长者的建议,才更有可能少走弯路,避开荆棘。 我也更不能忽视同辈乃至年轻于我,甚至批评我的读者。他们思维灵活,另辟蹊径,常能予我启发。但我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坚持“有我”。“有我”才不至于平淡无奇,而成别具一格。一部优秀的作品,内容不能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更不能东拼西凑、抄袭成风。 威廉·福克纳早年为谋生而创作了大量无奇的悬疑小说,人们看完皆忘,一笑了之。直至其写出《喧哗与骚动》这一发自于我的意识流代表名作, 文学才华才被发现。由此可见,我的生活需要我的观点,我的追求。只有坚定了一个内心追逐的方向, 才不至被牵着鼻子走而沦为碌碌无为之人。 正值青春, 我的作品需要激情洋溢的勇气,而非假装年少老成的通达。“有我“才能为读者提供有厚度而并非空有长度的作品。 试看豆瓣高分、知乎好评的一切作品,没有一部是纯粹娱乐之作。 真正优秀的作品, 带给读者的是永恒留存的意义与哲思。我的人生之作也应当学习之,实践之。 只有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不盲听盲从,才有可能诞生一些闪光点, 为他人提供借鉴价值。我并非圣贤,著不出什么传世名篇。 但是平凡之人也可以学习如圣贤般的精神,或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为自由民主而奋扬踔厉,如同星辰,照亮身边几个人的去路, 送去一些精神滋润。 “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 ”有一颗向往写出名著的心, 才更有可能写出更好的生活之作。对待生活读者, 正如与他们在森林中结伴而行。 不必完全由他们指路, 也不必掏出心脏当火光照亮森林,只需倾听他们的意见,也坚定正确的自我认知。俯身倾听,创有我之作, 方可成就自己的生活大作,亦为他人的作品送去思索与亮点。【点 评】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作为一名“作家”,“俯身倾听读者,却仍坚持书写‘有我’之书”。 在本论部分先论述“俯身倾听读者呼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阐明最重要的是坚持“有我”,然后提出两个分论点,一是“有我”才不至于平淡无奇,而成别具一格;二是“有我”才能为读者提供有厚度而并非空有长度的作品。 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体现出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2.辩证说理,论述全面。文章不是绝对化的去看待问题,而是非常注意对事物的辩证思考,体现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辩证性。 文章一方面强调身为作家, 不应独处象牙之塔,而应俯身倾听读者,另一方面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 “有我”,创“有我”之作。 这个论述是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显得辩证、全面。 文章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渐入佳境,最后获得主旨的升华。3.积累深厚,语言老练。读此篇文章,深感作者的积累深厚,语言老练。 中外文化名作信手拈来,如韩愈的《师说》、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为我所用,充分体现其积淀的深厚。 文章语言更是古朴典雅,精练老到,蕴涵颇丰,表现力极强。【佳作展示8】有多条路通往星辰大海浙江一考生“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 ”在这卷帙浩繁与纷杂琐碎的世间,有的人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方度日月长,有的人选择坚持自己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这两种选择并无是非对错,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去通往星辰大海。毕淑敏曾说过:“所谓初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诚如所言,不少的作家将此秉为终生信念。 阎连科在经历金钱名誉的诱惑后选择回到原点,摒铜臭之扰,弃地位之争, 不在读者的追捧中迷失自我,以一部《日光流年》再现中国农民的拼搏与奋斗。 再如作家路遥,在鲜花与掌声的包围下依然茕茕独立,我行我素,并没有在一片溢美之辞和各抒己见之语中放松警惕,正如他在家书中写道:“只要努力坚持,你的人生就会更加充实。 ”的确如此,正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没有为读者所左右,跟随时代的潮流,而迷失自我的独特风采,所以,一部《平凡的世界》充满了路遥式的人物特色,平凡的人物依然创造了不平凡的世界。 每个作家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写作特色,但如果人云亦云,就会逐渐抛弃那些为之心醉的特点,与此同时,那些被读者所左右的作品也就不免千篇一律, 最后湮没于时代的洪流中,无人问津。但是否就应该推崇对读者的声音充耳不闻呢? 这种做法未免太过极端了。 作家的作品无一例外,皆是为读者们呈上的一道视觉盛宴, 而读者则是各色各异的品鉴师,他们的想法与意见无疑是一味良药, 能助你揭开那些烂疮疤,治愈那些沉疴固疾,所以作家在写作时,既要坚持初心,保持自我的独特, 也要偶尔倾听读者的呼声,选择那些有益的去填补漏洞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而作为创造生活的作家,用生活的美妙去修饰作品。 毋庸置疑,其中也不乏一些金玉良言,抑或是流言蜚语,对待生活就像作家对待其作品那样, 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应该被他人轻飘飘的一句话而牵着鼻子走,不必纠缠于那些人云亦云的是非,不必沉溺于那些不善的言辞。 但我们依然需要倾听那些美妙箴言, 牵引你揭开生活的迷茫,顺风而行, 汲取那些衷心良言,指引你的光明前途,通往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点 评】1.首尾照应,妙用象征。文章开篇用李贺的名句 “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引出并点明主旨——我们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去通往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象征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理想或归宿,不但标题用,开篇和结尾也互相照应,2.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文章将理性论据和感性论据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讲事实,又讲道理。 所引用的名言警句,不但有李贺的,也有毕淑敏的,对于论述起到很好的理论支撑;所引用的事实论据如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阐明了每个作家坚守自我的重要意义,这样使得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3.语言优美,情理兼顾。本文是一篇言之有物的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 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的空间。 全篇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叙议结合,文采斐然。【佳作展示9】善则听之,恶则弃之浙江一考生生活是一部“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那些穿行于我们生活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那么,应当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呢? 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有许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为才智过人,对自己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比如自比太阳的尼采,抛却周围一切星辰,最终自取灭亡;又比如晚年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己见,最终再无发明。 那么,全盘接受自己读者的“呼声”就是正确的选择吗? 这样只会将自己退化成提线木偶, 没了读者的协助, 寸步难行。 只有筛选出那些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呼声”,舍弃那些是非不分,横加干涉的“呼声”,才能化读者之力为己用, 创造更完美的 “作品”。人生伊始,父母的耳提面命,恩师的谆谆教导,朋友的低声劝慰,仇人的恶语相向,旁观者的无知之论,有如此多的读者“呼声”,酸甜苦辣,可谓应有尽有,若不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 这一生岂不成了他人信笔涂鸦之书?因此,要像孙悟空那样炼就“火眼金睛”,从一堆妖魔鬼怪中找寻那真正的盟友。 古时候,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诗句,骑马吟唱,对读者“呼声”来者不拒,却也细细辨别,方铸诗名。 所以,对那些有善意也有恶意的呼声, 千万不要因害怕而拒之千里之外, 而是要打开心门去接受它们,用心眼去区分它们,让他们化作养分供自己成长。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指的是孤介自守有害于己, 而兼听他人之言有益于己。 言论是最自由的小鸟,口一张,就飞向四方。 而那些抓捕小鸟的人却需要区别那些小鸟,抓住害鸟、坏鸟,留下益鸟。 对于读者们的“呼声”也应当如此。 留下有益于己的,舍弃不益于己的。孔子有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若那些“呼声”真正直击自己的痛点,就去加强、改正,使自己的盔甲更加坚固,若没有,也于己无害。作为新世纪的新青年,面对形形色色充满无边诱惑的世界,怎样保持本心创作自己辉煌的人生之书呢?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以对那些读者。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自己生活的精彩作品。世界美好, 心眼断之, 肉眼视之,手足践之。【点 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下面三个亮点:1.审题准确,围绕中心。文章从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紧紧扣住材料内容,抓住第三句话,即怎样对待读者的 “呼声”, 采用综合立意法, 得出自己的结论——“善则听之, 恶则弃之”, 全文围绕主旨展开,写得集中而干脆,不枝不蔓,内容具体而实在。2.正反结合,论据充实。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 先从反面论证,列举尼采、晚年爱迪生的事例,阐明对自己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的危害性。 然后,从正面论证,列举诗人贾岛等的事例, 强调倾听读者“呼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章论据充实,内容丰富,体现出广博的文史积淀, 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3.凤头豹尾,相映生辉。开篇采用设问形式,提出中心论点,总揽全文,简洁而凝练。 结尾以整句呈现,简短有力,强化了观点的表达,内涵丰富,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认真对待、 正确判断读者之声的重要性。【佳作展示10】独立的个体浙江一考生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机会,不能返回、不能后悔。 每一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一条全新的生命,是空白的,没有受到过污染的。 在之后要如何在这张白纸上添加色彩, 决定权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一本书、一部作品,假如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 那我一定会按照我自己想做的来做, 不会被外界的任何声音所干扰。 而这些来自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也可以说是“读者”对我们这部“作品”的看法。坚定自己,相信自己。来自于外界形形色色的声音有很多,有好的、坏的,各种各样的评价,或许你会感觉到很委屈、困惑:为什么我自己的生活要被他人所讨论评价?是的,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活出自己最真实的色彩。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 在这些人际往来中, 得到别人的评价是不可避免的。 从中挑选觉得认同的, 去改变、完善自己,对于那些不认同或不舒服的言论,不去理会就可以了。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不随大众的潮流,跟风别人。 因为你是创造自己“作品”的唯一作者。完善自己,获取认同。我们的作品也需要读者的认同,我们只有完善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艺术家梵高在年轻时不受到他人的重视,除了他的弟弟之外没有一个人在意他。他亲手割了自己的耳朵,这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十分疯狂的事情,他所作的画作也无人问津。但是在最后,他死后,所有的画作被公布之于世, 大家看到了他画中表达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运用大笔触、大面积的铺色来刻画自己的内心,众人都感受到了来自他画作中的震撼,那是一种灵魂的震撼。 梵高的画作在当时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流传至今。 所以说,做好自己,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的。发展自己,奉献自己。“我”是独立的个体,但“我”又不仅仅属于自己。 世界与我有关,他人与我有关。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在完善、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国家、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是自己的主人。 为自己所奋斗、努力、拼搏,做好自己,不受他人、外界的干扰,保持自己的初心, 创造好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 “作品”, 让自己的“作品”散发出永恒的艺术光芒。【点 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下面两个亮点:1.思路清晰,结构圆融。文章开头从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紧紧扣住第二句话,即“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为读者所左右。 ”以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为原点进行阐发。 主体部分从“相信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逐层论证,逐步提升,思路清晰,最后得出结论,内容比较集中,不枝不蔓,结构圆融。2.句式灵活,整散结合。本文的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 尤其是整句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极富节奏美。 如文章的二、三、四段开头的“坚定自己,相信自己”“完善自己, 获取认同”“发展自己,奉献自己”,结尾的“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是自己的主人”,都先以整句形式呈现,再辅以散句具体论述,在整齐中又显出思路的深化。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0/0806/472.html



上一篇:福建电商强县有16个,名作家北村也开淘宝店
下一篇:首届“小作家”杯全国小学生征文大赛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